Bitcoin.HK | 香港比特幣一站式資訊新聞平台

【內地叫停ICO】比特幣和ICO,為何全球市場如此「狂熱」?

九月四日,中國人民銀行、證監會等的七大部委就包括「首次代幣發行」(Initial Coin Offering)的代幣發行融資模式,共同發表一份名為「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一刀切」地要求內地一系列平台和正進行的項目暫停運作有關活動和和投資者進行退款。另外,公告公佈後,比特幣和在中國發行的相關貨幣全線下跌,比特幣由周末的5000美金水平跌至4400美金水平,而一些內地團隊發行的貨幣如「NEO」急跌23%,而另一個有名貨幣「量子鏈」亦急跌28%。

甚麼是區塊鏈(BlockChain)?又甚麼是「首次代幣發行」(Initial Coin Offering ICO)?

在談到中國以至世界各地對ICO的反應前,相信很多讀者對區塊鏈和「首次代幣發行」這些概念都有點陌生。簡單來說,區塊鏈是一個跳過第三者和中間人的一個系統。試想想,如果今天我們要進行交易或轉賬到朋友的戶口,我們要透過第三方機構如銀行轉戶,當中可能有手續費或行政費;如果我們要與生意伙伴進行交易的話,我們可能要透過律師撰寫合約,有甚麼問題就對簿公堂。但是,如果我們使用「區塊鏈技術」的話,便可以免卻了中間的費用,又或不用打官司。因為「區塊鏈網絡」就是透過程式代碼,建立分佈式分類帳(distributed ledger),達成「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 和無法被竄改資料的好處,而眾所周知的「比特幣」,正正是利用這個技術建立的貨幣。而「區塊鏈」的應用已開始被應用於非金融領域,例如NASDAQ採用此技術打造新的交易平台;而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亦在2016-17年度的財政預算案演辭中指出,

政府會鼓勵業界和相關機構,探討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在金融服務業的應用,發展其減少可疑交易和降低交易成本的潛力。

公告公佈後,比特幣和在中國發行的相關貨幣全線下跌。(路透社)

那甚麼是「首次代幣發行」(Initial Coin Offering)(下稱ICO)呢?ICO 相似現有首次公開發行股票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下稱 IPO)的概念,IPO 是指利用發行股票,讓投資者購入股票並為公司進行集資;而ICO則是發行虛擬貨幣為從事區塊鏈相關業務的企業眾籌集資。以以太幣為例,便是在2014年透過ICO成功集資的項目,而今天以太幣的價值僅次於比特幣,市值約二百八十多億美元。

為甚麼投資者對ICO有熾熱的反應?

而近月ICO在全球市場可用「狂熱」來形容,根據數據,2014-2015年合共眾籌額有4000至5000萬美元,而2017年已接近18億美元。單計中國,今年上半年的眾籌額已逾 26 億人民幣,參與人數達200萬人。更有廣泛報導指,中國的「大媽」在炒金炒比特幣後,再炒ICO。

為甚麼ICO受眾多的投資者歡迎?不外乎兩個原因:未知的升值潛力和市場極度寬鬆。

第一,ICO項目擁有未知的升值潛力。區塊鏈技術對於科技界別以外的人士來說是一件非常陌生的事情,而每一個ICO項目均以此作重點技術發展,而往往很多項目都是做一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產品,例如「去中心化的音樂平台」、「去中心化的CALL車平台」等,應有盡有。在今天騰訊和科網股的熱潮社會中,很容易明白ICO的投資和潛力為甚麼受歡迎。以上述提及過的內地項目「量子鏈」為例,它的目標是設計一個商業應用的區塊鏈,ICO 第一天最高價格為66.66,升了33倍;最誇張還有Stratis項目,一年內升了1500倍,甚至有升過538638%的例子。在市場炒賣的情況下,全球投資者因為各個未知升值潛力的貨幣而投資,可能會有著幾千幾萬倍的升幅。

區塊鏈是一個跳過第三者和中間人的一個系統。(視覺中國)

第二,市場極度寬鬆。區塊鏈是一個透過網絡和代碼自動運作的技術,而這全新的應用在世界各地都沒有嚴格的規管(有的說法是根本不能監管)。因此,投資者會在一個相對寬鬆的市場進行高風險投資,換取更高的利潤。但不要誤會,不是所有ICO項目都會有人投資和眾籌成功,有很多的項目在平台上都無人問津,所以部分的投資者是對該項目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考究才決定是否「入貨」,包括ICO白皮書、團隊成員、項目前景等。

因為以上社會和市場情況,中央政府七個部委發出聯合公告,「一刀切」暫停有關活動,而大部分ICO平台亦暫停運作,部分正在眾籌的產品亦進行退款的程序。筆者在下一篇文章中,會與讀者分析各國政府對ICO的政策和應對反應,和中央政府的政策目標和具體措施。

文:黃俊瑯,本文同時刊登於01博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