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宣布推遲君士坦丁堡硬分叉,具體升級日期未定
一月 16, 2019
徐明星斥5億港元買“殼”?但OK上市仍有2大難題
一月 29, 2019

三大礦機廠商赴港IPO遇阻 港交所究竟在顧慮什麼?

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在被問及比特大陸等三家礦機商香港IPO被拒之門外的問題時,港交所總裁李小加表示三家加密貨幣礦機製造商均無法滿足“上市適應性”。

但1月25日,當互鏈脈搏向港交所求證具體情況時,香港交易所企業傳訊科助理副總裁錢傑向記者表示,“李小加總裁併未評論礦機廠商的上市申請,他只是向記者陳述了一下香港上市審批的大原則,即所有上市申請都必須符合“上市適應性”這個大原則,也就是說(企業)上市的業務必須是適合上市的,包括經營的可持續性、符合監管要求等。”

錢傑進一步表示,“有些媒體報導有誤,李小加從未說過這些礦機商不滿足上市適應性要求的話,這是媒體自己的推測,並非我們的評論。”

儘管香港交易所方面否認了李小加關於礦機廠商不滿足“上市適應性”原則的評論,但從去年比特大陸等三大礦機赴港IPO進度來看,遲遲沒有進展,加上近日嘉楠耘智開始尋求美股納斯達克上市,三大礦機廠商此番赴港上市的希望愈發渺茫。

事實上,早在2018年12月,《香港經濟日報》就曾報導稱,港交所對礦機巨頭的IPO申請“非常猶豫”,由於行業非常不穩定,港交所不希望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批准此類IPO的交易所。

港交所方面的回應雖然否認了李小加對於礦機廠商上市申請的評論,但與此同時,其也重申了“上市適應性”是香港上市審批的大原則,而這對於三大礦機廠商在港交所IPO過會是極為不利的。

港交所的真正“顧慮”


“作為港交所來講,它首先要保護投資人的安全和利益,其次才來考慮企業適不適合上市。”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理事馬洪在接受互鏈脈搏的採訪時表示,以比特大陸為例,它的主營業務其實是礦機生產和挖比特幣(及比特幣現金),但是它卻宣布轉身做AI人工智能,這又是另外一個行業,兩個行業完全是風牛馬不相及,這就有點誤導投資人。
“按照比特大陸過往的業績,如果不看挖礦的計價,它肯定是全球第一的礦機生產廠家,財務報表肯定能夠達到港交所上市需要達到的指標,但問題是它融來的資金要用於轉向做人工智能,轉向的這個領域可能是一個紅海或者更難去競爭的行業。”馬洪指出,這方面比特大陸與港交所上市審批需要遵行的“上市適應性”原則是存在衝突的,以前的業績很好只能代表以往,現在熊市礦機難賣,轉向新領域人工智能,比特大陸如何保持業績高速增長,保証投資人的安全和利益,存在極大挑戰。

從投資人的角度來看,企業上市的目的不僅是融資,還要給投資人帶來未來的利益。馬洪認為,要融資轉向AI,比特大陸應該拿出人工智能方面的業績來說話。

除了主營業務轉向的風險外,港交所的另一個顧慮因素可能是法律風險。

“9·4之後,區塊鏈領域對幣非常敏感,除非是無幣區塊鏈,政府是歡迎的,但是礦機生產銷售一定跟幣有關,這方面就有灰色地帶,國內的礦場,從傳統意義上理解就是生產製造型企業,用挖礦設備來做生產,實際上最終產生出來的產品就是幣,而幣跟金融有關,跟國家政策就有矛盾了。”馬洪指出,在中國這方面是在法律之外的,而且對於礦場的生產,各個地方政府的態度也不明確,如果未來政策對這方面是禁止的,政府採用行政管理手段,對於投資人來說也存在較大風險。

馬洪認為,從法律方面來看,如果礦機廠商經營存在不合法的風險,那對投資人的保護就不夠,港交所當然也要承擔很大的壓力,而這也是不符合港交所的“上市適應性”原則。

納斯達克或是最後的救命稻草


截至目前,在赴港IPO遇阻後,億邦國際選擇重新提交招股書,二度進軍港交所,而嘉楠耘智開始轉身投向美股納斯達克上市。
據彭博社報導,嘉楠耘智已初步遞交材料,計劃早期募資10億美元(約69億人民幣),最快可能在今年上半年在納斯達克掛牌。

那麼,港股IPO折戟後,轉戰美股會是明智之舉嗎?

“礦機廠商如果去納斯達克上市,成功的可能性會更大一點,美股是寬進嚴出,並且對於投資人有事先保護和事後保護。”馬洪表示,美國等國家的法制比較健全,金融體系更為完善,以前像阿里巴巴等互聯網企業在香港都無法上市,但是去了美國基本都行,說不定礦機廠商在納斯達克上市帶來創新也有可能。

不過,雖然在美股上市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但礦機廠商在港股上市失敗後,其在美股的估值可能會大打折扣。

“首先它在港股都不行,在美股的估值就不一定很好,美國也有所謂的上市硬性原則。”馬洪指出,對於’上市適應性規則’,李小加並沒有指出來具體是哪一條規則,也有可能就是大的框架性原則,但是美股肯定也有同樣的適應性原則,目的都是出於保護投資人。

從萬眾矚目到坎坷如今,三大礦機廠商的赴港上市路幾經波折,一直未被主流金融市場所接納。熊市慢慢,國內礦機廠商的生存環境愈發嚴峻,轉戰美股納斯達克可能是其尋求登陸資本市場過冬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