掙錢的秘訣就是在血肉橫飛的時候,買買買。
——洛克菲勒
一覺醒來,比特幣價格一瀉千里。
不到24個小時,從5400美元到4400美元,沒有一絲停頓喘息,也沒有分析師口中的“5000美元支撐位”,比特幣直接“直線”俯衝。
隨之而來的是整個幣圈的暴跌,截止發稿,ETH跌了14%,換算成港幣只有3位數;剛分叉的BCH最高跌幅達到44%;EOS、LTC、交易所的平台幣、去年ICO項目的Token,跌幅都在10%、20%之上。
BCH分叉只是一根引線,這場暴跌背後,有更深層的原因和更深遠的影響。
1
暴跌
這一輪暴跌,直接將比特幣價格打回2017年10月的水平。
11月19日下午16時30分,Bitstamp和Coinbase兩個加密貨幣交易平台的比特幣價格,率先跌破5000美金,下跌趨勢很快從單家交易平台蔓延至全球。
11月20日早上,市場恐慌情緒再次蔓延,幣安、OKEx等多家平台比特幣價格先後跌破5000美元。
一時間,投資者嘩然。比特幣價格不按套路出牌,更沒有和大多數人預想保持在5000美元支撐位以上,而是直接俯衝,不斷突破2018年以來的新低,最低跌至4400美金左右。
CoinMarketCap數據顯示,目前加密貨幣總市值約820億美元,較2017年12月17日最高市值3200億美元相比,足足跌去了將近75%。
比特幣價格再創新低“我開空了。”投資者李平在群裡表示,他估計比特幣價格接下來還會持續下跌,“我開空等著。”
“我平倉了,還是看接下來的走勢吧。”另一位投資者李果也不看好目前的市場,他表示,今年7月份以來,比特幣價格就一直在震盪下跌,大家基本上沒有看到變盤的希望,最近都是做空居多。
比特幣帶頭下跌,其他山寨幣也無法走出獨立行情。
24小時內,以太坊價格跌至129美元,EOS價格跌至3.5美元,萊特幣價格跌至31美元,幾乎所有加密貨幣斷崖式下跌,無一倖免。
根據Searchain.io數據分析,比特幣價格最近30天以來的走勢,與之前最相似的歷史階段是2014年7月20~2014年8月18日,這兩個時間段的日線級別趨勢相似度達到了93.42%,而2014年7月20日後,是持續一年多的熊市。
2014年,巴菲特聲稱比特幣只是一場海市蜃樓,勸誡大家遠離;2017年10月,巴菲特再次發聲,他認為比特幣是一個笑話、真正的泡沫,認為虛擬貨幣有價值的想法都是錯誤的。暴跌再次降臨,“比特幣是個空氣幣”的言論又開始興起。
比特幣再次面臨共識危機。
雖然比特幣自誕生以來,“被死亡”一百多次,每次都能王者歸來,但這一次,面對如此突然的暴跌,以比特幣為首的加密貨幣,還能熬過寒冬嗎?
2
BCH分叉引爆恐慌
比特幣的這次暴跌眾說紛紜,從11月16號爭論至今都難有統一答案,不過一些分析師將其歸因於近期BCH分叉後的消耗戰爭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對Airfox和Paragon Coin Inc處罰所帶來的不確定性。
其中,BCH分叉給比特幣帶來的影響是比特大陸和澳本聰都會出售一定的比特幣來為自己的分叉幣拉盤,而此前吳忌寒曾直言,將在交易所允許BSV充提幣後,全部拋售。
這一言論成為了壓死比特幣脆弱價格的最後一根稻草,在不到2天內比特幣迅速跌至了5000美元的年度最低價格。
受到比特幣價格下跌的影響,11月16日,比特幣的全網算力突然從60PH/s快速下降到了42PH/s,而受到分叉影響正處於算力戰爭的BCHABC和BSV其綜合算力則從分叉前的3200PH/s快速上漲到了7000PH/s。
據國外媒體評論,目前BCHABC和BSV的算力支持,讓比特大陸和澳本聰都處於燒錢狀態,這種不確定性的燒錢補貼,讓比特大陸和澳本聰持有的比特幣成了比特幣市場的一種不確定性因素。
而據神魚在一個微博中的討論,如果安裝電費成本0.4元計價,目前大部分個人礦工因為機器老舊和算力不足,已經在虧本挖礦中跌穿了最低成本,並開始停止挖礦,這一行為為比特幣的中心化瓶頸,及其價格走勢新添了幾分陰霾。
除卻BCH的燒錢大戰外,上週五,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在對Airfox和Paragon Coin Inc兩家加密貨幣公司的民事處罰,也被一些加密分析師列為了比特幣價格暴跌的重要原因。
針對這次處罰事件,ProChain Capital首席技術官賈斯汀對彭博社說:“拋售與執法有關,而這兩家企業並不會是最後的案例,將來還會有更多企業受到牽連。”
“這對於這一年份的ICO來說將是艱難的,所以面對不確定性的增加,拋售成為了最好的選擇。”
這一說辭也得到研究員Elementus的支持,據Elementus介紹:許多完成的ICO已經耗盡了他們的現金錢包,所以他們需要拋售加密來獲得法幣。
值得注意的是,除卻這兩個媒體常提到的原因導致比特幣暴跌外,其他原因還有曾在香港申請上市的世界兩大礦機生產公司,在近期均被傳出了申請過期的傳聞。
而比特幣在近一年的發展中,伴隨去年BCH分叉及共識分裂,比特幣的開發團隊被操控的事實得以被充分宣傳,這讓比特幣的信仰者快速減少,而投機者快速增加。
所以當面臨市場不穩定因素時,伴隨目前市場最大的穩定幣USDT醜聞不斷,更多的投機者也就在價格橫盤期間選擇了變現性拋售。
根據AIcoin的數據顯示,當前比特幣市場的恐慌指數高達21,整個市場處於極度恐慌狀態。
實際上,在比特幣下跌和橫盤的幾個月內,這種“恐慌”情緒一直在堆積,無論是共識還是項目,在今年都沒有特別大的進展和落地。
而BCH分叉,只是引爆恐慌的一根引線。
3
與傳統金融市場密不可分
除了加密貨幣市場內部的利空消息外,比特幣此次大跌與外部環境的變化也息息相關。
據路透社消息,美股週一再次大跌,收盤時,納斯達克指數大跌3%,道瓊斯跌了1.56%,標普500跌了1.66%。
其中,蘋果股票跌至185.86美元,24小時內跌去4.0%。和一個多月前的股價相比,蘋果已經跌去了19.9%。之前科技股帶來的一波牛市,也因投資人對蘋果和其他科技股的再次拋售,而煙消雲散。
股市大跌,原油期貨也是一片慘淡。
週一,受美國對伊朗政策影響,紐約原油期貨價格已經連續第12個交易日下跌,跌幅超7%,這是近三年來最大單日跌幅。和10月3日的高點相比,紐約原油期貨價格已經下跌27.11%,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下跌24.12%。
我們可以看出,上述各種金融標的的下跌都與一個東西有關,那就是美元。
大跌的根本原因或許是因為和美聯儲的美元加息政策,美元利率持續走高。
三菱日聯銀行(MUFG Bank)全球市場研究東京主管Minori Uchida週二表示,美元兌幾乎所有G-10對手貨幣過去一周下挫,隨著油價下跌、住房數據惡化,交易員縮減對美聯儲進一步加息的押注。
美元加息,也對加密貨幣市場產生了影響。
比特幣之所以能從誕生到現在,幣價上漲幾千倍,這與美元的低利率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由於低利率使得傳統投資工具低迷,比特幣成為投資替代品,這是比特幣最初興盛的原因。
但今年以來,美元持續加息,第一季度加息25個基點,並且這種加息行為要在重複4次。
高利率則使得比特幣失去了這個優勢,美債收益率持續走高,相反廣大加密貨幣持有者則因為加密貨幣市場的長期疲軟,紛紛選擇撤離加密貨幣市場避險。真金白銀流入了美債,加密貨幣市場自然要大跌。
除了美元加息,另一個原因是國際形勢,尤其是中美貿易戰並沒有終止。
在11月19日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領導人峰會上,沒有在峰會結束後發表聯合聲明,這是29多年來的首次。
因此,有分析稱,這說明中美貿易戰引發的對立氛圍加劇。
世界最强两大經濟體之間的金融戰爭,致使能夠給全世界的資本提供避風港的地方少之又少,本以為安全的加密貨幣市場也並沒有能力保護這些資本。
或許不管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願不願意,隨著基本盤越來越大,加密貨幣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樣與傳統金融市場相隔絕。
4
失去“避險貨幣”標籤
比特幣一度被譽為加密貨幣黃金,和黃金一樣具有“避險”屬性。
資本市場瞬息萬變,當風險爆發的時候,投資者往往會將高風險的資產兌換成價值穩定的資產來躲避風險。所謂避險,就是在風暴來臨時,這種像港灣一樣的資產,總會給冒險的資本片刻安寧。
實際上,無論是2013年讓比特幣聲名大振的“塞浦路斯危機”還是今年的“土耳其貨幣危機”,比特幣都充當了“避險貨幣”的功能,短時間內交易激增。
2003年以來,黃金價格走勢2016年以來,隨著比特幣市值的暴漲,全球金融機構與個人投資者對比特幣價值認可程度逐漸增加。
高盛集團全球大宗商品研究主管Jeff Currie曾表示,比特幣是一種與黃金有很多相似之處的大宗商品,而引發投資者關切的大幅波動主要原因是其缺乏流動性。
更多國內外知名學者、企業家認為比特幣已具備與黃金一樣的避險屬性。
2018年年初,人大教授楊東就認為,比特幣具有避險價值。
與楊東觀點相似的還有ChartMasterPro 期權交易員、獨立市場分析師John DiCecco,他在2017年底曾表示,在避險屬性上,比特幣甚至優於黃金,“黃金已經失去了避險的吸引力,比特幣誕生也是歷史上投資者首次能夠選擇黃金以外的投資品來尋求避險”。
今年8月份,火幣掌門人李林也認為,比特幣的“避險屬性”是2016年牛市的最大推手,“為什麼2016年以來會出現超級大牛市,因為比特幣成了具有避險屬性的資產,大家重新對它有新的期待”。
但是,這次暴跌,卻不禁讓人懷疑,比特幣真的具有“避險屬性”嗎?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來分析一下黃金、美金具備避險屬性的根本原因。
首先,黃金、美金體量足夠龐大,能夠承接部分金融風險。據可查數據,截止2018年,全球黃金儲備量為33726.2噸,價值1.42萬億美金。
其次,全球範圍內黃金ETF交易與眾多金融機構的加持,幾乎能夠做到無縫兌換。
可以說是更大範圍的“共識”,賦予了黃金這類資產避險屬性。
比特幣雖然也有“體量”“共識”,但和黃金相比,還太過於稚嫩。
目前比特幣總市值800億美金,只有不到黃金總市值的6%。即便在頂峰期,比特幣總市值也只有3200億美金,不到黃金總市值的零頭。
從交易便利性來看,目前美國SEC對比特幣ETF遲遲未決,而各大交易所的業務均處於灰色地帶,各國法律還未對比特幣的合法性做出明確裁定。
這些都削弱了比特幣避險貨幣的實力。
除了比特幣自身問題外,歷史上比特幣幾次作為“避險”工具,還是在某個地區,並沒有做到全球範圍的避險,而且,這些“避險”背後,隱隱帶著對抗中心的意味。
隨著BCH分叉以來的幾次暴跌,每一次探底都是散戶、機構的絕命大逃殺。避之不及,又何談避險?
因此,現在談“避險屬性”,實在太早。
5
巨頭還在入場?
而幣價大跌的影響,已經不僅在行業內發酵,與區塊鏈相關的領域,這次暴跌影響也開始肆虐。
首先受到衝擊的,是美國芯片市場。
上週五,美國芯片公司英偉達股票一天蒸發230億美元,暴跌18.76%,創下自己10年來最大單日跌幅。
就在去年,以英偉達為首的美國幾大主要的芯片製造商股價,還因為比特幣挖礦而大漲,但隨著加密貨幣市場遇冷,芯片股價也一片狼藉。
英偉達並不是個案,和加密貨幣相關的企業,股價均受到波及。
SBI Holdings是日本銀行巨頭,旗下運營著幾個大型區塊鏈項目,在此次幣市大跌的同時,SBI Holdings的股價也跌了7%。市值從62.2億美金縮水至57.9億美金。
Fundstrat Global Advisors分析師直言,比特幣跌破6000美元,將會嚴重破壞圍繞比特幣的一些商業生態,比如比特幣礦工、交易所以部分與區塊鏈技術相關的科技公司。
“而要想修復比特幣這次價格暴跌所給加密科技公司帶來的損失,可能需要數週甚至數月時間。”
暴跌之後,關於比特幣衍生的金融產品命運,也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就在算力大戰激戰正酣時,瑞士已經批准了加密貨幣ETF——一種範圍更廣的交易所金融交易產品。
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雖然已經拒絕了十幾次比特幣ETF申請,並將“是否批准比特幣ETF”的決定日期推遲至2018年12月29日。
按照規定,SEC有權延遲三次,SEC已經延期兩次(至12月29日),若再次決定延期,最終期限是2019年2月27日,屆時不得再延期,SEC必須對是否通過該ETF作出決定。
而原本市面上對於比特幣ETF樂觀的預測,可能也會因這次暴跌而改變。
此前,傳統金融機構有大量資金投入比特幣領域。加密貨幣市場研究員Alex Krüger稱,僅華爾街就已經為加密空間注入了價值59億美元的資金。
但這些金融大鱷們,不僅推高了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價格,也會用更多“金融產品”,讓整個比特幣市場變得詭譎莫辨。
這場由BCH分叉帶來的暴跌,不僅動搖了比特幣的“共識”,也波及到了和區塊鏈、加密貨幣相關的圈外領域。
加密貨幣分析師Willy Woo曾預測,比特幣有望在2019年第二季度見底。
距離2019年第二季度還有四個月,那時,你是否還能堅持對比特幣的“信仰”?